一副孙中山题联,揭福州沈葆桢家族辛亥往事
2023-08-16 06:07:04 来源:海峡都市报

近日,福州市民郑先生向智慧海都平台报料称,他的伯母沈兆是晚清重臣福州沈葆桢家族后裔,她珍藏着一副孙中山褒奖福州辛亥革命功臣、沈氏后人沈仲英、沈秉锴的题联,背后有一段沈仲英、沈秉锴兄弟不为人知的故事。而今,身在香港的沈兆老人已届高龄,她希望能为这些珍贵的文献寻找到文博机构,好好保存,让更多市民看到。

手握海军人脉,沈氏子孙在革命情报界享盛名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助觉民传鸿书侠心义胆,为革命克督府壮志高情。”邀请记者走进家门,郑先生从房间内小心翼翼地捧出这副题联。上款为:“明仲英、岂凡(沈秉锴的字)二兄功劳”;落款署名字迹不大明显,但可以依稀看出是“孙文”。题联并非真迹,而是复印件。“真迹在我伯母沈兆手上。” 郑先生解释称,沈兆老人是沈秉锴的儿媳,1945年,就读卫校的沈兆作为随行护士,随陈仪赴台。赴台后,她与沈秉锴嗣子沈棣先结婚,并在沈棣先去世之后,保管了这副题联。

孙中山给沈氏兄弟的题联(复印件)

“助觉民传鸿书侠心义胆,为革命克督府壮志高情。”(受访者提供)

沈秉锴是何许人也?沈秉锴,字叔凯,又字岂凡,为沈葆桢之弟沈笃初之孙、沈懋谦三子、沈世濬嗣子,光绪己卯年(1879年)出生,是马尾船政学堂管轮班第八届毕业生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二十四岁的沈秉锴赴日留学,不久后秘密加入同盟会,并剪掉发辫,以示革命。他拥有沈氏家族的社会关系,尤其是闽系海军人脉资源,被安排从事情报工作,分管一个工作小组,代号“卧槽马”,在情报界地位和声望位于三甲之列。三十一岁时返闽回榕后,又应福建省福州工业专门学校之聘任金工科主任,其间一直保持与同盟会高层的联系,秘密参与反清革命活动。

助烈士,克督府,沈家兄弟投身辛亥革命

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福州光复战役中,沈秉锴参与筹划与组织领导,并任攻占闽浙总督府的敢死队队长,身先士卒,顺利拿下督府,总督松寿吞金自杀。沈氏族谱《沈氏致远堂本支家传》载称:“薄暮间有急足前来通知,公即随之外出,未几而枪炮声作……参加者以腰围白带作记号,围攻总督府,总督松寿吞金自尽……督署原有仙爷楼一座,祀狐仙,有人以破除迷信为由倡议焚毁,公出面制止,公廨及所藏文书、档案赖获保存完整,一切政务得以顺利衔接推行。”

攻克总督府后,他制止了有人泄愤纵火烧楼,提议保护好各种文书、档案,使得政务顺利得以交接。这也正是孙中山题联后半句“为革命克督府壮志高情”的来源。

而上半句“助觉民传鸿书侠心义胆”,则是送给其堂兄沈仲英的,赞赏在广州起义后,在北洋水师任职但同情革命的沈仲英,冒死保护下林觉民装在蜡丸中托人送出的《与妻书》和《禀父书》,并托人送至林府家人手中。这副题联的存在,也侧面证实了沈仲英帮助传递林觉民家书的史实,及孙中山对林觉民的感佩与赞赏。

夜访沈氏八角楼,孙中山来闽“秘行”

但孙中山为何要为沈氏兄弟题写这样一副对联呢?郑先生向记者说起了1912年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,前往福州的一段“秘行”。

沈家故居八角楼(资料图)

武昌起义前,孙中山先生策划和发动的各地多次起义,都先后遭遇失败,其中情报工作比较薄弱,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当时革命党的情报机构多在境外,随机迁移,没有固定处所。武昌起义后,革命党人控制了国内部分地盘,因此急切想把情报组织的机关固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闽广省份。核心成员几番讨论后,考虑到福州是马尾船政发源地,海军倾向革命,而且黄花岗起义烈士以闽人居多,社会基础好,沈秉锴在情报界亦人脉深广,素有名望,遂定设在福州的八角楼,即庆城路的沈葆桢家族所居的私家大宅院。

由于情报机构牵涉到最高机密,慎重的孙中山借卸任临时大总统,四处游历之机,在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长林森的帮助下直奔福州,并于当夜秘访八角楼,考察沈府并送去电台。在沈府逗留期间,他留下了这副题联,对沈氏兄弟进行褒奖。

民国十三年(1924年)孙中山给沈秉锴的《大元帅令》(复印件),其中提到了1912年的来闽秘访

辛亥百年,为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沈氏兄弟已作云烟,唯其义举仍在子孙后人中传颂。郑先生表示,沈秉锴与孙中山先生来往的秘密书信和情报工作大量密件数量可观,如今尚完整珍藏在其隐居在香港的儿媳沈兆老人处。郑先生从目前获得的部分资料,对照辛亥史实,认为其真实性可得一定确证。其中有一份给沈岂凡(即沈秉锴)的《大元帅令》中亦提及“革命倒清议妥后,有志之士独恐革命损失,极力筹机关枢纽又可作电报处,兄当仁不让,自谓贵府,长仁(即林森)亦电福建都督约弟至闽,实为急待弟定否。抵赴观之,甚妥,遂定”之句,印证着这段孙中山赴闽往事。

郑先生表示,沈兆老人已届高龄,希望这批珍贵的辛亥革命资料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回归福州,披露于世。倘能如愿,不仅有助于福州沈葆桢家族研究,亦对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。

编辑:施施

关键词: